登录   |   注册

【牢记总书记重要嘱托 展现新时代人社作为】白城市洮北区:实施平等就业 筑牢民生之本


时间:2023-08-15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坚持尊重劳动,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年初以来,白城市洮北区就业服务局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稳就业的工作精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关注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实施平等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强化就业优先,关注重点群体就业。一是巩固社区(村)、街道(乡镇)、区就业局三级动态援助管理体系,帮助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筑实“三层”就业援助保障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常态化入户走访摸清零就业家庭底数,建立零就业家庭“一户一册”台账,实现24小时推荐就业岗位机制,做到“出现一户、认定一户、援助一户、稳定一户”,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达到100%;二是深入校园开展“一建三送”服务,抓好落实“暖心护航”等专项行动。开展“就业红娘”走进校园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高密度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鼓励入驻实训中心接受精准帮扶,实现就业。对在就业过程中,存在选岗困难、就业迷茫、职业生涯设计未知、创业无门无目标等,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拂去他们心中之压力。截至目前,累计职业指导600余人,帮助412名迷茫的应届毕业大学生成功实现了“拨开迷雾向未来”;三是发挥“零工市场”优势,帮助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增收。针对因家庭老人、子女、病人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全日制上班的人员,建立灵活就业求职群实时推送灵活多样的岗位信息;在各社区设立手工制作培训角,为有求得一技之长的人员送去技能培训;开展“送岗位、送信息、送政策”进社区、村屯活动,让不能离家的就业困难群体在家门口选岗就业。目前已成功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00余人。 
  多平台开展民生服务,带动就业。一是广泛开展返乡创业基地调研,建立返乡创业基地项目数据库,坚持把返乡入乡创业工作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项窗口、网络、微信等渠道广泛开展返乡创业成果、创业典型及创新促创业、创业促就业经验做法的宣传,激励域内更多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进而带动更多人就业。以不堆、不存、及时录入为工作目标,督促各乡镇按时间节点核实并录入系统每月推送的新创业实体信息3900余条。到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创业基地5家,培育市级创业基地2家,区级创业基地4家。入驻创业户(农户)580户,带动就业1800余人。二是进一步培育发挥农村劳务经纪人的信息传递和引导作用,发布域内外企业招聘信息,宣传讲解国家就业政策,促进村民稳定就业、增收增效,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已培育农村劳务经纪人210人,实现每村一名,发布各类求职招聘信息500余条,政策类宣传资料万余份。三是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日渐凸显。充分发掘乡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经验和成功案例,为乡村群众树立榜样和引领,进一步激发乡村群众的创业热情和信心,从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乡村经济发展中来。目前,各乡镇共有致富带头人100余人,成功带动周边群众400余人。四是帮扶车间建设稳步推进。创建帮扶车间不仅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助力群众增收,增强群众生活幸福感,还能让“农闲”时节的群众变成“农忙”,真正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现已建成9个区级帮扶车间,成功带动就业26人。五是以劳务输入基地建设为契机扩大就业。通过“强化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为路径,大力开展跨地区劳务协作,为本地劳动力广泛创造提升生活质量的机会。组织开展“点对点直通车”,优化输出阶段服务,与浙江嘉善多家企业联系合作、与吉林省延边州、四平市等地联合开展招聘活动,与内蒙古科右前旗签订劳务协作战略框架等方式,加强同省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沟通和联络,为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了广泛的就业平台。累计建立劳务输入基地16家,遍布北京、山东、苏州、大连、广东等地。累计带动就业482人。




责任编辑:王宝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热线:12333 传真(fax):0436-3209600  站点导航
地址:白城市中兴东大路2-21号 主办单位:白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局信息中心设计维护
吉ICP备17005202号 网站标识码:2208000011 吉公网安备:22080202000196号   网上信访  网上举报